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11 阅读:2 2025-07-23 12:08:10 评论:0

音乐会开始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不断接到求票电话,他没想到,这台小众的音乐会这么火爆,“300张票早就售罄,求票者90%都不是医疗行业的,各行各业都有。”

7月22日,大暑节气这一天,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与上海交响乐团联手,打造"五音能量场,暗香随弦动"音乐会,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第1张

演出现场

据《黄帝内经》记载,人体与自然是同频的“小宇宙”,以五行为纽带,构建起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的对应。

大暑当天的这台音乐会,以"五音疗疾"理论为原点,探索了声音对生命能量的调节奥秘。

在古人眼中,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鼓都是通神的乐器。音乐会由中国鼓作为开篇,充满仪式感。

随后的五个乐章,《阳关三叠》《梅花三弄》等中国古曲、《声声慢》《烟雨唱扬州》等江南乐曲,次第响起。编曲对作品进行重新编配,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打击乐和埙、竹笛、箫、古琴、古筝同台,中西乐器交融。

最后一个乐章“天人合一”, 在一筝一笛的旋律下,引导观众卸下心头烦忧,重归身心宁静。

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第2张

演出现场

“在创作中,我的内心逐渐松弛,也希望把这份松弛带给观众,感受音乐带来的凉爽意境。”编曲席勤说。

王丽尼身兼多职,在现场吹响竹笛、箫、埙,她本人也是中医爱好者,“埙、箫、竹笛、古琴、古筝都是起源于中国的民族乐器,和中医一样,都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吸气,呼气,目视前方,不要往上看……”非遗项目“巢氏导引法”传承人徐海朋身着一席中式服饰登台,带领观众沉浸式体验导引。音乐会上的这个小彩蛋,让观众更加放松身心。为了让大家能顺利伸展手臂、移动身体,现场特地撤掉了三排座椅。

演出结束后,中医文献馆还为每位观众准备了小礼品:和孙中山纪念馆合出的香囊,上面印有孙中山写的福字;“春夏秋冬”四季护手霜,随机赠送。

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第3张

演出现场

“大暑天闷热,人容易烦躁,我推荐大家在家里听偏轻快、轻盈的音乐,不要太厚重。”贾杨说,如今,中医、西医都在研究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比较肯定的是,音乐对神经系统和血液中的一些指标,都会有积极的正向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真正的中医大家都是集大成者,擅长琴棋书画,知识储备丰富,各项技能拉满。”在新时代,年轻一代的中医们如何掌握“大中医”范畴的精华?贾杨认为,音乐是提升他们个人修养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和上海交响乐团的跨界合作是一次有趣探索。

已经有中医对这种跨界形式产生了兴趣。在马耳他和摩洛哥,中医们参与了当地中医援助工作,演出前一天,从马耳他回上海不久,贾杨便接到了同事电话,问下一场音乐会什么时候开始。

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第4张

演出现场

在跨界之旅上,上海交响乐团不断拓宽着边界。乐团曾和“网红”宛平南路600号推出联名咖啡,5000份迅速售罄。乐团还走进养老机构,探索音乐的疗愈效果。

“中医比较高深,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对中医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如何讲好中医这个‘中国故事’?我们用音乐试试水,先对中国人讲明白,再进一步推给外国友人。”

演出当天,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继续探索传统中医药文化与当代音乐的多方位合作,用世界通用的语言,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双方还会共同研发蕴含中医理念与音乐元素,兼具文化底蕴和实用、健康的文创产品。

中医+音乐,大暑天的这台演出为观众吹来习习凉风 第5张

导引体验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uaizu.me/post/21433.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