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被大象踩死,“大象的命比人重要”

作者 | 贺一
编辑 | 阿树
死在大象脚下的 FC · 康拉迪,原本很喜欢大象,他坚信它们是值得人信任的生物。
作为南非冈瓦纳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的联合创始人,他致力于在这片灌木与丘陵交错的土地上重建濒危的凡波斯生态系统,并率先将大象重新引入这一区域,形成了两百年来南非南部第一支自由繁殖的象群。
但尊重与热爱,无法消弭野性的冲动。7 月 22 日清晨,康拉迪在保护区内巡视时,试图引导一群大象离开游客住宿区,却遭到其中一头雄象的突然冲撞和踩踏,当场身亡。当紧急救援人员到达时,大象已经离开。
这一幕令人震惊的意外,夺去了康拉迪年轻的生命。他今年 39 岁,有深爱的妻子,三个年幼的孩子,拥有百万身家,很多与他共事过的人都称他友善、正直、富有远见,对生态保护作出了突出贡献。

康拉迪生前与妻子的合影
袭击他的是一头非洲象,是非洲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成年雄象体重可达六吨,肩高超过四米,拥有极强的领地意识和应激反应,尤其在发情期期间,行为更加不可预测。
在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遵循的是自然逻辑。就像那头突然冲撞了康拉迪的雄象——没有预警,也没有犹豫。
目前,事件仍在调查当中。但据多家外媒报道及园区内部人士描述,袭击康拉迪的极有可能是去年曾造成死亡事件的同一象群。
在那起事件中,一名 36 岁的导游在引导一群羊穿过生态帐篷小屋时,遭到一头名叫 " 邦尼 " 的母象攻击,被拖入灌木丛,之后又被象群反复践踏。

去年在同一园区被大象袭击身亡的导游
大象攻击人类,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问题不限于南非,全世界都如此。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数据,过去七年间,肯尼亚有超过 200 人被大象杀死。在印度,2019 年至 2024 年间,共有 2869 人在大象袭击中丧生,其中,喀拉拉邦的数据在过去 5 年翻了一倍,人象矛盾,还引发了当地居民与政府间的冲突。
而泰国,多年濒危后的野生象,近几年袭击人类的案例也变得频繁。近在中国的云南,野象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已从 1976 年的 140 多头增长到 2023 年的 300 多头。当地林草局表示,野象甚至出现了婴儿潮。
可见,人象矛盾,正在变成一个全球性的复杂问题。而南非的悲剧则提醒人们,人与象的冲突中,试图驯服这些野生的庞然巨物,终是玩火自焚。
野生动物的行动依据是天性,而非意图。
而冈瓦纳保护区所依循的,却是一种更复杂的人类逻辑:作为南非规模最大,横跨近 110 平方公里的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它既是一片生态修复的实验地,也是一处高端旅游目的地。
据报道,冈瓦纳保护区是外国游客和名人常造访的热门景点。官方报价显示,一晚双人套餐的住宿价格通常在 600 至 900 美元之间。
生态保护和旅游项目的双重角色,在当地并不少见。私人保护区制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南非兴起以来,至今已覆盖全国超过三百个区域,占据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 以上。


园区及住宿
相比政府管理的国家公园,私人保护区更加灵活,也更依赖来自旅游业和私人资本的资金维系日常运转。
正因为如此,保护区的存在本身就带有一种悖论:它既要吸引人靠近野生动物,又必须敏锐地维持人与自然之间的边界。
康拉迪并非鲁莽的 " 冒险家 ",他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主修动物学,另获得商业、动物研究与市场营销等多个学位。
工作中,他常亲自走进保护区,观察象群的生活状态,用镜头记录它们的日常。据保护区员工回忆,康拉迪虽多次表达对大象的热爱,但也不断提醒大家 " 别忘记它们虽住在保护区,却依然野性未驯 "。
他所身处的,正是那种微妙的平衡——在生态保护、野生动物安全与旅游经营之间拉扯出的一张脆弱大网。
康拉迪记录象群日常
康拉迪越靠近这份野性,就越有可能进一步摸索出人类与动物共处的边界。他做的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在倡导一个人类与野生动物能够在尊重与理解中共存的未来。正是这种致命的想法,进一步让他滑向危险境地。
这不是冈瓦纳第一次发生大象伤人的悲剧。
一年多前,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一名年仅 36 岁的导游被象群踩踏身亡,遗体几乎无法辨认。更令人心寒的是,园方并未主动通知其家属,死者的妻子还是通过 Facebook 才得知丈夫的死讯。
据一位友人透露,园区不仅没有提供任何经济补偿,也没有帮助其遗孀抚养年幼的儿子。
在这里,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和谐,边界却脆弱得一触即破。
象的愤怒
康拉迪的死亡,并非孤例。每年,非洲多地都发生因大象袭击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
仅在几个月前,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一头带崽母象突然袭击两名参加徒步旅行的游客。当时,她们正前往另一个营地,看到大象的踪迹后,当即决定改道,导游也鸣枪示警,但未能阻止悲剧的发生。而在更早些时候,一名护林员和一名游客也分别因象群踩踏丧生。

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象群
尽管大象不是猎食者,但它们仍是野外最具杀伤力的哺乳动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步行导览与乘车观赏成为人们亲近野生动物的热门方式。但这种看似 " 安全和谐 " 的生态旅游方式,反而成为危险的诱因。
去年,在赞比亚卡富国家公园,一头雄性大象冲撞并掀翻了一辆专为观光设计的野外旅游车,造成一名 79 岁美国游客死亡,数人受伤;而在利文斯通市附近,一位 64 岁的女性游客在观象途中被象群拖出车外,当场践踏身亡。
赞比亚卡富国家公园大象冲翻旅游车
生态行为学者 Chase LaDue 曾指出,游客车辆常常停在不合适的位置,或被植被遮挡,从而使得大象无法获得足够的回避空间。驱车靠近象群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三十分钟前经历了什么——也许它们刚刚从某种压力中脱身,却在人类的靠近中再度被惊扰。
象的愤怒,不一定有明确目标,人的靠近也不总意味着恶意。但在信息不对称与习性错读之间,这种冲突注定频繁而危险——尤其人们抱着浪漫幻想接近野生动物,却低估了它们本能反应的烈度与不可预测性。
尽管许多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运营良好,已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大象的习性,努力为它们保留足够的活动空间与原始生态结构,但根本的问题在于:游客的观看欲,与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本就不是天然契合的关系。即便所有规则被遵守,误解和冲突仍可能在瞬间发生。
越是接近 " 真正的自然 ",越容易吸引人们以 " 原生态 " 的名义前来靠近、体验、凝视。而当这样一片土地在市场逻辑中成为热门景点,自然的秩序必将受到撼动。

冈瓦纳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大象
这也是为什么与媒体上诸多悼念康拉迪的声音不同,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更为尖锐。
有人评论道:" 他拥有一座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最后死在自己保护的大象脚下。这不是悲剧,是讽刺。"
私人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一看似高尚的生态设想,在实践中可能并不仅是自然理想的延伸,更与财富、管理权力与伦理边界密切交织。
人类需要扪心自问的是,在这样的保护区,人们到底在用何种方式看待野生动物?是以生态共生为前提的理解与尊重,还是以观赏与管理为逻辑的干预与操控?
谁的家园
人象冲突不只发生在保护区。对生活在印度、泰国等亚洲象分布区的人们而言,这是一场更琐碎、更日常、却更难逃避的拉锯。
大象是泰国的国宝,在佛教与王室文化中拥有崇高地位。1986 年,亚洲象被列为濒危物种。此后数十年,泰国政府通过立法禁止狩猎、推动象群保育与野放项目,使野生象数量从 2018 年的约 3000 头增长至 2023 年的 4400 多头,保育成果初见成效。
但泰国政府积极拥抱亚洲象回归的同时,也在大兴土木,推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开发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野外栖息地持续压缩,大象开始频繁出没于村庄边缘,进入果园、穿越稻田——与人类生活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生态学者将此现象称为 " 栖息地破碎化 "。
根据泰国国家公园、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部的数据,泰国每年平均有约 20 人死于野象袭击。
去年,在泰国东部一处村庄,Boonsri Pakdee 的丈夫死于一头雄性野象的踩踏。事发地距家门不足两百米。当时,他正穿过自家种植园,遭遇村民称作 " 黄仔 " 的大象。被发现时,他的尸体已经撕裂,四周散落着驱象未果的 " 乒乓炸弹 " 残片。这些自制的迷你炸药,是当地人为数不多的防御工具。

乒乓炸弹
十年前,Boonsri 这一代人甚至未曾在村里见过大象。
" 它们抓起人,拍向树干,有时会踩踏,甚至用象牙确认你是否还活着,它们可以像玩洋娃娃一样玩弄尸体 ",泰国东方大象教育中心研究员 Taan Wannagul 说," 它们并不以攻击为目的,但人类投掷乒乓弹、制造巨大噪音驱赶大象,会使它们变得更加紧张、具有攻击性。"
在北柳府这个人象冲突更为严峻的地区,不少居民甚至公开指责政府 " 将大象的命看得比人更重要 "。
" 我认为这不公平,需要更多的平衡 ",当地村民 Wannakham 说," 如果有人死亡,政府最多提供 5 万泰铢(约 1.1 万人民币)的赔偿;但如果一个人杀死了一头大象,罚款至少是 20 万泰铢(约 4.4 万人民币),还可能入狱。"

泰国北柳府野生动物保护区人象冲突致人死亡
与此同时,对于大象来说,甘蔗、香蕉和水稻是极具吸引力的食物。但当它们席卷农田后,泰国政府对庄稼毁损的赔偿远不足额,导致许多家庭陷入债务之中。普通人与野象之间的矛盾,在政府举棋不定、倾斜失衡的干预中越发激烈。
而在另一端的印度,这一矛盾的烈度已经推至极限。
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亚洲象,约占全球总数的 60%。这些象群自古便活动于印度南部、东北部与喜马拉雅山麓,大多数印度教徒也将其视为神圣的化身。
然而,快速城市化正在改写这段古老的共处历史。林地被砍伐,公路与铁路贯穿象群必经之路,原有的迁徙通道,被切割成一块块孤岛。象群失去了完整的栖息地,也失去了与人类保持安全距离的空间。
" 印度的保护区总面积不到 5%,但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其周边 ",野生动物研究中心主任 Krithi Karanth 说," 这意味着冲突已不再是例外。"
据官方数据,2018 年至 2023 年,已有 2000 多人死于象袭——年均死亡人数是泰国的十倍之多。而象群的代价也不低:每年约百头大象死于电击、火车撞击或被村民报复性捕杀。

印度大象被雷电击中身亡
在冲突最严重的西孟加拉、奥里萨和贾坎德等邦,这种拉锯近乎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村落密布、贫困率高,人类与象群的活动区域几乎无缝衔接。脱离象群的雄象,尤其是正处 "musth 期(发情期)" 的年轻公象,更易误入人类聚居地,带来致命冲撞。
为缓解冲突,印度政府试图建立更灵活的响应机制:设立象类预警 App"Haati",组织村民志愿者 " 象友 ",沿迁徙路线部署红外监测装置 …… 但广袤的地理、薄弱的基础设施与赔偿争议,使这些尝试常常止于局部成效。
NGO 与研究机构也介入其中,为庄稼被毁的农户提供补偿。Krithi Karanth 寄望于印度人对大象的文化亲和力:" 或许正是因为信仰,人们才愿意为大象多做一点。" 但她也明白不能盲目自信,因为没有足够的森林,再多亲和,也难以维持和平。
与泰国相比,印度的人象冲突的烈度更高、周期更长、后果更不确定。它不只是自然与人类的摩擦,更是一场关于空间、权属与现代治理边界的深层博弈。
尽管人象冲突不是一个全球普遍的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地区可以高枕无忧。不是大象,也可能是狼、熊、豹子、甚至其他尚未进入人类视野的野生动物——这场困境,终将以不同形式浮现。
真正的问题并不只是 " 我们要不要保护大象 ",而是我们是否能承认,有些生命形式,本就难以与人类的生活逻辑并置存在。它们不被驯服,也不会退让。它们需要的,不是拯救,而是空间。
人类也必须面对另一个更难的追问:当我们以 " 保护濒危 " 的道德之名成功保育出越来越多的动物,却无力为它们恢复栖息之地,我们到底是拯救了什么?又困住了谁?
- • 影视行业洗牌期,柠萌影视如何用短期波动换取长期价值?
- • 马国明微博:娱乐圈的正能量代表
- • 艾默生空调:引领智能家居新时代
- • 马斯克开启“愤怒模式”,特斯拉股东:就等他发飙,用成绩说话
- • 《执业医师法实施细则:保障医疗质量,规范医师行为的重要法规》
- • 广州天河体育馆:见证城市繁华与体育精神
- • 超40家终止营业,银行信用卡分中心掀“关停潮”
- • 安联人寿北美披露数据泄露事件 140万客户中多数受影响
- • 欧美成人性生活:探索多元与开放的性观念
- • 俄外长将与沙特外交大臣会谈 聚焦中东局势、能源等问题
- • 揭秘“帕帕帕视频免费网站”:你不可不知的真相与风险
- • 《弈棋耍大牌官网:探寻中国象棋文化的魅力之门》
- • 八个月宝宝发育指标:全面了解宝宝成长里程碑
- • 嘉实基金22只ETF同日“改名”,51家公募角逐4万亿ETF蓝海
- • 意大利理论电影:探索电影艺术的深层内涵
- • “就去瑟瑟”:一场关于勇气与成长的青春之旅
- • 如何减少电子化行政带来的农业生产不便?多听意见,适时调整
- • 探索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的魅力
- • 深圳海洋大学:探索海洋奥秘,培育海洋英才
- • 阿玛尼素颜霜:肌肤的自然守护者,美丽从“底”开始
- • 光大华夏:近代中国私立大学遥不可及的梦想
- • 警惕性侵:对“摸女生内裤乱摸”行为的深刻反思
- • 菜籽油期货行情:多因素交织下的市场波动
- • 公示!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亮相
- • 今年前4个月上海对拉美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长2%
- • 直销银行“大退潮”:首家探索者悄然“离场”,仅剩十余家地方银行坚守
- • 龙鸣:探寻神秘龙文化的象征意义
- • 水利部再部署用水权改革:全链条完善交易制度体系
- • 小牛电动车最新消息:创新科技引领绿色出行新潮流
- • 美加领导人会晤 卡尼称加拿大“永远不会被出售”
- • 吉利汽车一季度净利润大增264%,称整合极氪后实现整体效益超5%
- • 德国称对乌追加19亿欧元援助,但不提供“金牛座”导弹
- • 上半年A股136家公司股价翻番:联合化学登顶半年“涨幅王”,机械设备、汽车行业成“大赢家”
- • 巴西前总统罗塞芙:中国共享创新成果,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希望|世界观
- • 成都新华宾馆:城市繁华中的宁静港湾
- • 探索五星体育弈棋耍大牌官网:一场文化与娱乐的盛宴
- • 兰州银行: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1元(含税)
- • 澳大利亚联邦选举投票正式开始
- • 退水是什么意思:揭秘生活中的退水现象及其影响
- • 文轩网旗舰店:打造一站式购书平台,引领阅读新风尚
- • 特朗普宣布南非等五国输美产品关税税率
- • 李宇春吧:粉丝心中的音乐圣地
- • 花旗:升恒安国际目标价至22.3港元 卫生巾业务仍然受压
- • 联环药业因垄断协议被罚没超6100万,去年净利超七成 “打水漂”
- • 挑战苹果?Meta被曝计划增设实体零售店
- • 好听的狗狗名字大全中文,为爱宠取一个悦耳的名字!
- • 科创债发行大扩容!券商、民营创投“首单”相继落地银行间市场
- • 《不会恋爱的我们》电视剧免费观看全集:探寻现代都市情感困境的温暖启示
- • 《探索未知,共筑友谊:《交换系列十五部》带你领略文化交融的魅力》
- • 收货单表格模板:高效管理物流与库存的得力助手
- • 探寻凤凰古城:一场别开生面的旅游之旅
- • 春归花果山,万物复苏的仙境之旅
- • 2019年国债利率表解读:利率走势与投资策略分析
- • 竞彩湃|澳大利亚主场力拼日本,国足生死战大热倒灶?
- • 国家能源集团迎新总经理
- • 伊朗以导弹齐射回应以色列的大规模袭击
- • 《人头豆腐汤国语完整版:一场穿越时空的美食之旅》
- • 厦门君怡大酒店:海滨城市的奢华之选
- • 探索日式按摩的独特魅力:附带高潮的身心享受
- • 醇亲王墓: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
- • 普拉博沃访俄:两国元首会晤,送礼、谈友情、加强双边合作
- • 游客不听劝阻遇难:警示我们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 • 继长沙之后,杭州最后一家ZARA HOME也将闭店
- • 独家|地素时尚确认将关闭男装品牌RAZZLE
- • 西安科技大学:一座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学府
- • 上海医生受邀赴意大利为肾癌患者手术,AI大模型提供精准辅助
- • 梁家河村:红色足迹中的美丽乡村
- • 冀时长图丨叮!高温来了,请收好这份防御指南→
- • 郑钦文战胜前美网冠军拉杜卡努,挺进WTA500伦敦站4强
- • 华商基金王毅文:一揽子金融政策公布 资本市场慢牛格局可期
- • 阿玛尼素颜霜:肌肤的隐形守护者
- • 视频|不放过每一次赚钱的机会?美国开卖大阅兵门票,7000参演士兵一天只供一顿热餐
- • 探索未来:3D城市汽车驾驶体验之旅
- • 海信采购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登录体验,助力企业采购管理升级
- • 加力稳投资,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 • 讲座预告|政府在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领域的作用
- •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航天液体火箭技术专家朱森元逝世
- • 张馨予看了就“射”的照片:揭秘娱乐圈的争议瞬间
- • 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正影响我国,7省区局地气温或达40℃以上
- • 分析:伊朗提前通报导弹袭击 德黑兰欲以象征性报复缓和局势
- • iask爱问共享资料:构建知识共享新平台
- • 美国下修第一季度GDP 消费者大砍娱乐支出
- • 揭秘“最大华人的自拍网站”:社交新风尚还是隐私风险?
- • IPO雷达|九年估值升45倍,麦济生物赴港上市胜算几何?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uaizu.me/post/22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