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国没有“花旦”

11 阅读:23 2025-07-31 07:00:02 评论:0

在短国,铁打的榜单,流水的“一姐”和“一哥”。

DataEye 6 月份的女演员月榜上,王小艺占据了榜一的位置。而在七月第二周的周榜上,第一则成了赵琪琪。

在Wetrue女演员榜上,刘念霸占了近一个月的榜一位置。在7月26号的日榜上,王小艺排到了18,赵琪琪未上榜。

虽然两个平台的榜单根据不同热度估算的排名不同,但迭代速度却是相似的。

相比传统娱乐圈,一线女演员以五年,甚至是十年为代际单位,短国女演员则是以日、周、月为单位更新“一姐”的位置。

从“四大花旦”到“四小花旦”;从“85花”到“95花”,内娱女演员经历了风云变幻,而短国的世界里,还没有“花旦”这一说。

因为在短国,花旦的评价体系不奏效了。短剧生态在重构女演员的成功之路。

短国没有“花旦” 第1张

01

“花旦”:一种统一的评价体系

关于“四大花旦”,目前网络上公认是由《南方都市报》在2002年首次评选出来的。当时还称为“四小花旦”,分别是章子怡、赵薇、周迅、徐静蕾,公众也赋予她们以“名气”、“人气”、“灵气”和“才气”的代表。

尽管后来花旦的评选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指摘,但仍能总结出一些评价标准。演技、作品、奖项、导演、观众缘,是不变的法则,这在初代花旦中最能体现。

“谋女郎”出身的章子怡,后来出演李安的《卧虎藏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收获数座国内国际大奖,”国际章“的称号一直延续至今;赵薇凭借《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影视剧,获得了国民级的喜爱;周迅则是第六代导演的偏爱,是《恋爱中的宝贝》《苏州河》《李米的猜想》等高分作品的常驻女主角,在电影电视两个领域收获了不少奖项。徐静蕾诠释了“演而优则导”,以才气取胜,凭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某种程度上,花旦代表了女演员的行业上限,能进入到花旦评价体系中,无疑是女演员咖位晋升的最大体现。

章子怡、周迅等传统花旦能够长红20年,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影视行业的标准十分明确。被名导演选中——演出好作品——收获奖项——站稳咖位,这些评判主体都是掌握影视资源和话语权的核心人物和机构。

所以“花旦”对女演员而言,是一种评价体系,是一种标准。不是说这种标准有多好,但一个行业至少需要有标准才算成熟。

而在目前的短剧行业,硬要说评判标准,只有一条,即爆款作品。现阶段一部爆款短剧的出现则是演员、制作、平台和观众的多方贡献。

也就是说,在短国,没有垄断的审美权。

抖音、红果、快手、小程序等平台方有自己的分发话语权。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算法机制和受众群体。这意味着众多垂直赛道——“复仇爽剧”“非遗文化”“甜宠霸总”等——都自成流量池,有着不同的推荐机制。每个赛道都有可能跑出“一姐”。所以我们看到了王小艺——“玄幻赛道大女主”一姐,许梦圆——“甜美女主”。

短国没有“花旦” 第2张

王小艺(左);许梦圆(右)

对于有持续制造爆款能力的厂牌来说,造星的话语权也很大。比如被誉为“爆款制造机”的听花岛,捧出过李柯以、韩雨彤、赵佳等女演员。

短国没有“花旦” 第3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观众买单,毕竟观看量和付费量是评价爆款的标准。在甜宠赛道,演员看着是否顺眼甚至都能成为短剧火爆的最主要因素。

但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一部爆款,这仍然是个玄学。毕竟在短国,还没有导演中心制、没有演员中心制,所有的权力都是去中心化的。

02

“一姐”的诞生——“爆款即巅峰”

这样的背景下,相比起传统花旦,短剧女演员踏入“一姐”的门槛并不高。长剧不知名演员、非科班、科班新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姐”。

因此在短剧的世界里,“一姐”的诞生条件也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以作品爆的程度和爆款数量为标准。

2023年是短剧行业发展的井喷期,彼时付费短剧大行其道。当时入局短剧的女演员,只要拍出一两部爆款作品,就能被冠以“短剧女王”的头衔。徐艺真和李沐宸是最早获得这类头衔的短剧女演员。

徐艺真在23年进入短剧,首部即爆款——《重生后被渣男死对头宠上天》总充值金额超过3000万元。同一年,她继续主演《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均充值过亿,2023年的爆款率几乎达到100%。

同样是23年, 李沐宸则以爆款横屏短剧《招惹》挺进“短剧女王”圈;24年,再次收获爆款《执笔》。不过,今年这两位演员都未出现象级爆款作品。

今年进入“一姐”圈的,余茵、李柯以、王小艺、刘念、韩雨彤、姜十七等,有的凭借一部超级爆款,有的则需要持续“铺量”,换回一定程度的爆款数量。

比如刘念虽然仅出演八部短剧,但却能个个都爆,还有两部现象级爆款《请君入我怀》和《念念有词》,两部都破了20亿播放量。 而李柯以、余茵和王小艺则以数十部作品,换来现象级爆款《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好一个乖乖女》和《我,修仙多年强亿点怎么了》。

短国没有“花旦” 第4张

刘念(左);李柯以(右)

03

审美平权后

成角儿的一体两面

审美平权了,这也是个一体两面的问题。

好的一面是,在影视寒冬的大背景下,短剧审美平权对很多女演员、女艺人(尤其是不被看见的)和有演艺梦想的女性来说,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前文提到的徐艺真和李沐宸都是长剧出身——演长剧的时候,李沐宸一直在演配角;徐艺真则是出演一些连配角都算不上的小角色。而刘念从创造101女团出身,但一直热度不佳。短剧给了这些女艺人成为主角的机会。

接不到戏的长剧女演员也能再次进入工作状态,比如最早一批演短剧的长剧女演员杨蓉,以及李若彤、舒畅、娄艺潇等。但对知名度较高的长剧女演员来说,成为头部也要遵循“爆款即巅峰”法则。这也体现出短剧生态对演员的评级是全方位重构的。

非科班的余茵演短剧前,在厂子里待过。从2022年进入短剧圈,到今年爆火,余茵花了三年。虽然不像极少数女演员那样一炮而红,但三年的时间与长剧圈相比的确不算长。毕竟赵丽颖在成角儿前都跑了七年龙套。

短国没有“花旦” 第5张

短剧的兴起真正给了女演员一条“英雌不问出处”的道路。并且,在短剧里面,女演员能够出演的类型大大增多,演妈、演大女主、演白莲花黑莲花等等。这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作为短剧女演员的优势(连男演员都不具备,前面有一篇文章我们也详细讲了短剧男演员困在里的情况)。

但不好的一面是——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就没有上限准则,“一姐”的头衔也显得含金量不足。可能会出现平台认证的“一姐”观众不买账;观众喜欢的“一姐”,官方不认可等等情况。

在前阵子央视主办的CMG首届微短剧盛典上,获奖的女演员就并非是个个都演过爆款的“一姐”。比如获得年度微短剧女演员的李若彤、年度微短剧影响力演员夏天妹妹等,她们在演技、作品价值观导向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获得了官方平台的认可。

短国没有“花旦” 第6张

所以对短剧女演员来说,尽管爬上巅峰相对没那么艰难了,但巅峰之后要面临的或许还有——在以日为单位更新的迭代率下,维持“一姐”地位的焦虑。

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短国世界,变得越来越难了。

04

巅峰之后,何去何从

如何长久地维持“一姐”地位,一些短剧女演员的解法是长久地演出爆款。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演员选择以量取胜,大量地演,总能踩中爆款。比如余茵、王小艺、王格格等“劳模”女演员,她们红果主页作品数都在40-50个左右。

但短剧演员拍戏强度高也是业界共识,一连十多个小时,持续拍摄一至两周。这对演员和行业来说,都不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

澎湃美数课的数据显示,短剧女演员的平均年龄为25岁,男演员是26岁。这也让人认为短剧演员就是在“吃青春饭”。所以演员们更加努力地在有限的时间里加速卷作品数量。

一些短剧女演员认识到没有标准就需要创造标准。徐艺真在不少采访中提到短剧行业的乱象,以及剧情的雷同和雷人。她在去年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做演员的同时还做起了制片人。

短国没有“花旦” 第7张短国没有“花旦” 第8张短国没有“花旦” 第9张短国没有“花旦” 第10张

徐艺真,图源晨视频

除此之外,剩下的女演员应该何去何从,这还是一个行业问题。

在粗放式发展的两三年里,短剧以一种新的形态改变了演员的成名之路。但当粗制滥造的时代过去,一种对演员的标准和体系也应该明确起来了。

原标题:《短国没有“花旦”》

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uaizu.me/post/23203.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