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33亿元“东坡文化”投资项目系意向合同,“东坡书院”已进入注销流程

11 阅读:3 2025-08-18 22:00:02 评论:0

界面新闻记者 | 王思思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近日,外籍院士苏文的多个身份涉嫌造假,且他在河南郏县的33亿元投资项目流产被媒体披露。针对此事,郏县政府8月18日发布通报称,有关部门已责成“郏县东坡书院”提交注销申请,郏县民政局也已受理并将按程序进行注销。

此前界面新闻报道,2022年4月,苏文与郏县政府签署合同,预计投资33亿元打造当地文化项目。在该项目中,他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郏县东坡书院,17亿元在城区中心地段建设郏县东坡书院大酒店,剩下的15亿元建设“三苏”纪念堂。

但3年过去,投资项目流产后,苏文仍借助在当地注册的郏县东坡书院对外活跃。2025年7月,他还以“郏县东坡书院院长”身份,赴外地参加了一场东坡文化相关的学术会议。

同在当地开展公益项目的学者刘楠,发现苏文的多个头衔涉嫌造假后,曾多次向郏县政府反映问题。8月6日,她公开发文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苏文3年前盯上“东坡生意”,投资项目流产后,成为当地招商引资的负面教材。

公开资料显示,郏县为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安葬地,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当地一度将“三苏文化”视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希望能招商引资,进一步强化其优势。

【追踪】33亿元“东坡文化”投资项目系意向合同,“东坡书院”已进入注销流程 第1张

苏文曾告诉界面新闻,他此前做过一些投资,且认为“文旅投资相对简单”。2022年,苏文与郏县政府达成投资意向,预计投入33亿元打造“三苏文化”。但这一项目并没有真正开展,甚至连正式合同也未谈下来。

郏县政府在通报中提到,2022年4月28日,郏县与苏文签订了《关于兴建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的合作框架协议》。按照框架协议约定,项目意向投资33亿元,有效期两年,若投资方两年内无实质开工建设,框架协议自动终止。后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双方虽经多次洽谈,但在设计理念、投资方式等方面始终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因此,双方并未签订正式投资协议,该框架协议已于2024年4月底自动终止。

此前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苏文回应称,那场高达33亿的投资失败有很多原因,一是和当地政府在设计意见上不一致,二是当时整个经济形势不够好,三是当地的投资要素尚不具备。苏文所说的投资要素,指的是土地问题。他向界面新闻解释,“政府需要先征地,(他们)又没有那么大一笔钱。”

天眼查显示,苏文名下共关联有25家企业,他多以法人、投资及高管身份位列其中。目前,有15家企业显示已被吊销,3家已处于注销状态。其中经营异常的原因,多显示为“未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及“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据了解,除了这场长达3年无疾而终的投资,苏文被诟病的还有他那众多的头衔。他曾向不同人自称为苏辙第31代、第41代。界面新闻曾问及是否有族谱,苏文称,原先的族谱在大火中被烧毁。他解释,自己苏辙后人的身份,为母亲临终前口述。

而苏文常用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头衔,也涉嫌造假。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曾在邮件中回复,“关于苏文先生,我院未掌握其任何信息,也未发现其与科学院存在关联。”

8月18日下午,郏县政府发布通报称,有关部门已责成“郏县东坡书院”提交注销申请,郏县民政局也已受理并将按程序进行注销。

通报中还提到,在该项目招商推进过程中,郏县确实存在对企业前期考察不深入、重大项目论证不充分、对网上查询显示的苏文“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等身份未核实问题,给郏县营商环境和政府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同时,其强调“郏县高度重视三苏文化”。“对于此次媒体反映的问题,我们将认真反思、以此为戒,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坚决避免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uaizu.me/post/27414.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