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广场归来,首都高校学子讲述纪念大会暖场合唱背后故事

11 阅读:2 2025-09-03 21:24:03 评论:0

“今天早上天蒙蒙亮时,我们就到了天安门广场。清晨的天空一度云比较多,我们还担心会下雨,结果等到解放军联合军乐团试音时,太阳出来了,那个场面很震撼。”

9月3日中午,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暖场合唱归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刘楚轩向澎湃新闻讲述道。

“我5月初参加合唱团选拔面试,5月中旬得知入选,之后就开始了合唱练习,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月。”刘楚轩说,“今天在大会现场,当我唱到《松花江上》里那句‘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时,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整个情感都进入到了那个情境当中。我的余光看到周围的同学也都处在情感非常充沛、饱满的状态。”

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暖场环节奏唱的《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7首抗战曲目,是由40所首都高校的3000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共同演绎。

从天安门广场归来,首都高校学子讲述纪念大会暖场合唱背后故事 第1张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暖场环节奏唱《松花江上》。央视直播 截图 

历时百余天训练,达到“千人合一”效果

“我们学校参加合唱团的成员,一部分选自学生艺术团的学生合唱团成员,还有一部分是经学校各学院组织的统一面试选拔的。”谈到入选合唱团的过程时,刘楚轩介绍,选拔面试时主要看两点,一是音准好不好,二是能不能识五线谱和简谱——因为参加大合唱需要会唱谱。

刘楚轩本人是北航学生艺术团的成员,不仅在学生交响乐团中负责中提琴声部,还在北航“罗阳剧团”负责舞台编排,对音乐方面比较了解,所以顺利通过了线下试唱等的测试,入选合唱团。

“我们是5月初参加的筛选面试,5月中旬通知的结果。”刘楚轩说,在入选合唱团的通知发出之后,北航组织了一次见面会和排练,入选的90名同学汇聚到一起,分了声部,进行了乐谱学习。

“在分声部以及乐谱学习过程中,老师按我们的合唱水平,把我们分成了几个不同的组,分别开展有针对性地排练。”刘楚轩回忆,有部分同学入选前合唱技巧有限,学校还组织了很多次小范围的突击排练。

“等大家都练得差不多时,我们就在北航晨兴音乐厅进行了90人都参加的合练。”刘楚轩说,北航校内的各类排练就有50多次。

刘楚轩介绍,学校考虑到合唱团成员日常有学习、实习等安排,周中合练一般排在大家都有空的时间,比如周三或周五的晚上;周末大家时间相对充裕,可能安排在上午、下午或者晚上排练,一次排练大约2-3个小时。

从天安门广场归来,首都高校学子讲述纪念大会暖场合唱背后故事 第2张

刘楚轩回顾参加大会暖场合唱的经历。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令刘楚轩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海淀区分区合练时,她在北航晨兴音乐厅第一次见到北航同学之外的合唱团成员,跟他们产生关联。“那次排练时间很长,大家从下午一直训练到了晚上。”刘楚轩说,等排练结束,其他高校的同学陆续坐上返校大巴车时,大家已经有了一种奇妙的感情连结,北航合唱团的同学用欢呼为他们送别。

“让我特别有感触的是,我们第一次与联合军乐团合练时才知道,这次大合唱不是跟着伴奏带唱,而是要真实地跟联合军乐团的演奏员一起合奏。当时,我们还了解到,联合军乐团的成员们拉练都非常刻苦。”刘楚轩说,这增强了她参加好这次合唱的动力。

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本着“简约、高效、隆重、庄重”的工作要求,合唱团在纪念大会服务保障和广场活动指挥部的领导下,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有力的支撑下,历时一百余天,经过分区训练、保障性训练、联合性训练等阶段,达到了“千人合一”的效果。

学习了合唱技巧,更领悟了歌曲背后的抗战精神

“我个人非常喜欢《松花江上》这首曲子,但因为之前排练的次数非常多,我担心正式合唱时自己难以做到那么感情充沛。然而,当我在现场唱到那一句‘还有那衰老的爹娘’时,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整个情感都进入了歌词当中。”回顾大会现场合唱时,刘楚轩说道。

她提到,当时,她的余光看到周围的同学也都处在情感非常充沛、非常饱满的状态。“合唱是这次纪念大会的暖场环节,而《松花江上》又是暖场环节的第一个部分。当我回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再投入大合唱中时,就会有很多的感触。”刘楚轩说。

在刘楚轩看来,参加此次大会暖场合唱,不只是学习了音乐、提升了合唱技巧,更学习了抗战歌曲背后的故事、精神。

“这跟学校组织了很多思政教育活动也有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课堂学习,以及参观‘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军队’主题展览等,对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刘楚轩表示。

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在排练期间,首都各高校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大思政课”,引领合唱团师生在深度领悟中铸牢爱国担当。

其间,北京联合大学合唱团师生曾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赵大明表示,“这次‘行走的排练’把乐谱上的音符变成了滚烫的记忆——许多歌曲不再只是曲目,而是民族危亡时的怒吼。激励我们用更精准的节拍、更饱满的情感练好、唱好!”

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中央财经大学学生李觐屹,在这次合唱经历中深刻领悟到红色文化是流动在青年血脉中的生命张力。

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青年红色领学示范宣讲团。合唱团中的四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以及多次参与国家重大活动的队员作为首批宣讲员,为同学们开展“音乐思政课”“场馆思政课”等活动。

李觐屹表示,“合唱的声浪响彻广场,那是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用青春的声音,回应着先烈用生命写下的答案。正如《黄河大合唱》中那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历史的长河奔涌向前,而我们的歌声,必将让抗战精神的火炬永远燃烧!”

推荐文章

本文 快租网 原创,转载保留链接!网址:https://kuaizu.me/post/30861.html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